嘉嘉游
26回答
为什么有的人什么道理都懂 什么都能说出来 感觉我是很多东西都看过,学习过但是还是表达不出来那种道理,我是那种过段时间就会忘记的那种,这也就是短视频的毒化吧,看过却不记得,这不就等同于没看过,还浪费了时间,别人是看了就会记得,还能领悟其中一些道理,还能表达出来,还有看评价那些就可以记住,这样就能了解很多知识 常识,也能储备很多东西,但是我总是看了又忘记了,我不知道我为啥会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身边的朋友看了都会记得并且了解其中的一些道理,还记得描述的一些东西,这种是什么症状,忘性太大了吗,还是悟性太差了,这是看了消遣打发时间呢,老师们你们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吗
17温暖
26条回答
没什么浪费不浪费时间的,哪怕当时看了个高兴也好啊。 至于领悟,一个是有的人确实喜欢思考,再有可能是他们正好经历了什么,有感而发,不必太在意。
之前看过一段话和您共勉,看过的书和走过的路,就像吃过的饭一样,他们都化为你身体血肉的一部分,你可能没在意但是有些东西不一样了,或许在某个瞬间会激发出来
试试先保证每天的充足睡眠,人的精力有限,做减法,让自己专注起来,锻炼专注的能力
感觉还是没有看到真正触动内心的东西吧?
遗忘是正常现象。但是,记忆有一定规律。遵循规律,或许能改善您的记忆。
或许你看的那些并不能真正打到你,钻进你的心里呢。 可以尝试着做一下专注力记忆力方面的训练
人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遗忘-学习-遗忘中成长的,人的大脑机能均不同,尝试接纳自己,突破自己,奖励自己,你慢慢的会发现你也可以把所谓的知识不断的渗透,不断的融入到自己的思维里,认知里,无需刻意的记忆,很多都是经历,自然而然,欢迎来访聊聊哦
教是最好的学。 学完一个东西,尝试去对周围人分享,教会他们。如果你能教会他们,那你一定是理解消化了的。 而你之所以能教能分享,核心是你能把别人的知识编码成自己的知识,就是用自己的表达习惯把别人的知识讲一遍。 把别人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编写出来,然后去分享,这个是你需要练习的。
首先,这说明我们以为自己懂得,实际上只是表面上的理解,没有落实到行动上,这样的认知是很低的层次,高层次的认知,是知行合一,是知道和做到。如果真的是懂了,就不可能不知道怎么做?如果不知道怎么做,说明自己不懂,至少也是一知半解。 其次,不知道怎么做,这是一个在认知层面无法真正解决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只有“做”,也就是只有在行动中才能真正理解“怎样做”,所谓“行动就是答案”。 最后,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一直是逃避行动,想走捷径,快速的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也是一种急于求成的表现。他们很难深度思考问题,又很难行动起来解决实际问题,不知道认知的提升是需要不断解决问题,反思改进 ​
其实是一种领悟觉察能力的缺乏,平时的思维都一贯停留在表面上,不去刻意的练习深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现在有觉察了,其实挺好的,可以多去刻意练习
可能是表达能力和识记能力不同,我也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好,要想把看到的东西说出来的话,必须要看很多遍才行。
每个人天赋不同,掌握程度不同,表达能力不同,如果你不仅 学了,还学了很多遍,不仅学了很多遍,还实践的很多遍,还给别人讲了很多遍,那忘记的可能性就会越小,看看你自己是卡在了哪一步
心理学跟教育学大概的逻辑是:"学习"是一种能力,而能力,除了先天条件优势方面,后天是可以努力培养的。 也就是不管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还是记忆力都是可以系统提高的。 嗯嗯,看你叙述的也挺有道理,如果多看看成体系的知识,比如你说的说少看短视频,多看看书之类的,这这方面的能力会提高很多。 我是特别擅长把自己看到的东西跟人分享,比如一本书看完恨不得能给别人聊一晚上。。。。 如果咱们好奇这方面,可以咱们沟通聊一聊
各有所长吧
最快的学习方式,是教授别人一遍。
27"
学习方面每个人有不同的特点,视觉型的对图像、影像类比较敏感,听觉型对听的内容比较专注。触觉型的倾向于感觉,相对学习接受稍慢些,触觉和体验的感受会更好些。有可能你是触觉型。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同,有人关注图画,有人关注理论。你看过,即便你想不起来,也在你潜意识里存储了,某一天遇到类似的情况,会变成意识一部分提供参考的。
学习记忆是有方法的,根据学习到的内容在大脑里快速建立思维导图,给信息归纳总结分类,晚上睡前复盘每天学习到的内容,第二天在进行记忆提取
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看一遍都记住是少之又少,给自己一点自信,多看,多学习,会收到意外惊喜。
这样是不是给你增添了很多烦恼,我有的时候也会这样,有的时候我感兴趣的话题我就能记住。这种情况我会多看几遍我喜欢的内容。这样说有没有帮到你呢?需要我的时候请私信我,我永远在你身边陪伴你
所以要想拥有某种能力,尽量用体验的方式习得,也可以说是在做事中慢慢的内化,看得多想得多,也许都是在打草稿的维度。去实践,用行动去探索,才是在实实在在的完善一种能力,完善一种方案
希望这样的情况没有给你造成太大的困扰,其实这也是我们习的能力的规律,外界的信息我们看到了,看懂了,在我们的感受上好像是学到了,也许从我们内心深处并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或者说是全面的身体理解,所以效果是教曲唱不了曲,除了简单的知识学习,很多能力是需要我们在体验中不断的内化的,这样可以从心理底层到思维层面的判断,形成完整的理解、判断链条,也就是从起初的直觉开始就是连贯一致的。
相关问答
#订正# 3个回答
#有两种逻辑 举例:朋友A主动打算给你拉个工程项目 A也打招呼胸有成竹的做了,可是没成想A被“架空”,也因为A办事流程失误,或者之前跟用负责人的恩恩怨怨也好,那些负责项目的中层,一面答应 A,一面抽你嘴巴子,跟着总负责人把A耍了!非但没有选你,还对你进行了地狱式折磨…多半是打你给A看!你就是靶子! 你跟A简单发了个信息,报了个结果,不好意思麻烦A,A客客气气回复一句消失了… 你一直在解决问题,忍了半年,非常痛苦,实在解决不了,你先感谢A的好意,好说好商量的,并想跟A商量,看咱们补救一下,因为你也无能为力了。 A羞辱了你,辱骂你,问你俩啥关系?给你说话你荣幸去吧,你难,他难他跟谁说去?说的极其难听! 我站在A的角度讲,A觉得挺吃亏,又没拿你一分钱,还因为你的事丢了大面子,他也不平衡… 我现在你的角度讲,是的,A的好意应该感谢,你也知道让他损失了颜面,但是首先,不是你主动找的A, 其次,A办事流程没有遵循人情世故引来不满 再次,开弓没有回头箭,A开了这个头,撤了没事了,大家只会把你当A的人痛打落水狗,你也知道提起来,A没面子,但是你选择死吗? 第四,A不答应也算了,咱们还得彼此尊重,自己撇干净还羞辱人,着实是干的挺漂亮的… 老师们怎么看待???期待一起学习分享!# 1个回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4327013个回答
#人际关系# 1958907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282627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422526个回答
#个人成长# 6353731个回答
#抑郁求助# 394234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745294个回答
#心理咨询# 1716243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