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s
史冬英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
|持证10年
山西省 | 晋中市
4.9
婚恋情感
情绪压力
服务人数
247
多次复购
64%
平均时长
3
长程个案
18
资质认证
无条件更换咨询师
担保交易
咨询预约
立即倾诉:
3 元/分钟
下载APP享受更多优惠
立即咨询
预约准则
如遇咨询师变动会以短信通知,请保持手机畅通如要取消,请及时和客服取得联系
方案
9.0折
中短程咨询
¥216 ¥240 /次(60分钟)10次起通话
预约
9.5折
短程咨询
¥228 ¥240 /次(60分钟)6次起通话
预约
8.3折
长程咨询
¥199.2 ¥240 /次(60分钟)20次起通话
预约
简介

【个人介绍】

2015年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2015年至今一直从事专职心理咨询工作,以认知行为和NLP心理咨询为主,结合精神分析等其他技术,通过调整认知、改变思维框架,快速改善来访者的主要心理困扰。

工作方向包括婚姻家庭、情绪情感、人际关系、个人成长、青少年心理和亲子关系咨询。

20197月入驻情说平台,个案数百例。

【受训经历】

2015年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培训和考核;

2015年至2017年完成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业;

2017年认知行为咨询技术培训

2018NLP重塑心灵工作坊

2018年至2019年精神分析、焦点分析、家庭咨询、叙事咨询、沙盘游戏理论及实操培训

2020年至2021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系统培训

【工作人群】

青少年、成人

【咨询风格】

温暖、包容、冷静、敏锐、思路清晰

【对来访者说的一句话】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咨询师,我愿用真心和专业给你无条件的关怀与支持,并与你一起见证成长的奇迹。

资质认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史冬英的职业证书
擅长领域
婚恋情感、 情绪压力、 个人成长、 人际职场、 亲子教育、 家庭矛盾
累计个案时长
1159.80小时
文章
暂无文章
展开更多文章
问答
很多问题没办法问啊。想起来就丢脸
史冬英
史冬英
咨询师
3小时前
可以找咨询师私聊

展开更多问答
用户评价
评分
4.0
全部(5)
很专业(0)
态度很好(0)
和蔼可亲(0)
效果明显(0)
耐心(0)
反应迅速(0)
乏味
第1次下单
非常好的老师 细心认真知识渊博 会介绍给朋友
25-04-18 02:02:37
lks
咨询了好几年,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成长,每次也都能给我很多能量。
25-01-31 03:21:24
我123
谢谢老师陪着我去看望小时候的自己,今早上摸着孩子的小脚丫心里感慨良多,仿佛看见小时候怎么也砸不开门被惊恐和绝望吞噬的自己,我以一个大朋友的形象在她身边,告诉她不要怕,以后的她生活的很幸福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小宝宝,小宝宝也很幸福。在我的宽慰陪伴下,逐渐的抚平小朋友的恐惧和躁动的情绪,然后我的心胸好像变得很宽,宽到小朋友走进来,此刻我们彼此融合,心里暖洋洋的,眼泪流下来,心却没有痛。 无比感谢老师,感谢您的陪伴,耐心,以及温柔的声音慢慢流淌进咨询者的内心,去发现,去滋润,去呵护,让它茁壮成长。也非常感谢老师让我明白,疗愈的终点不是“他救”,而是“自救”,在这个过程中,有老师的参与,我们不怕。
24-11-14 00:51:42
山百合
第2次下单
第一次连线,老师的专业水平出乎我意料,好评!
24-11-02 15:43:22
我123
第14次下单
百分百好评!多次请教咨询的好老师!希望能帮助更多人,也希望自己快速成长强大起来~ 爱你!
24-10-18 10:14:59
16页 ,到第 确定
动态
史冬英
接触了很多来访者,发现在他们的世界里,对错几乎是唯一的标准。 比如因为某人说了一句话让他感觉很生气,他不是去直接表达自己的愤怒,而是试图去跟对方掰扯那么说他到底对不对,好像如果对方说的是对的,自己就不应该生气。 再比如和别人产生了一些矛盾,他的重点不是放在怎么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双方到底谁对谁错,他的逻辑是谁错谁改变,或者妥协,反正他自己没有错。 但其实现实中哪有那么多对错呢?即便存在对错,也很少有绝对的对错,怎么分得清呢? 就像上面举的例子,有没有可能他说的是对的,但你就是很生气呢?比如他说你的鞋子跟衣服不搭,以他的审美标准来看,他说的是对的,但你就不能生气吗?当然可以,因为你不喜欢被别人这么说,这就是理由。 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下,矛盾的出现只是因为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或者追求的目的不同而导致的,没有对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非要争个对错,只会让矛盾升级,让问题的解决陷入僵局。 这时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除了对错,其实还有很多维度,比如从自身的意愿出发想或不想,从效果来看好或不好,以及从实施的可行性角度来说可以或不可以…… 或许你能够找到并运用的维度越多,你就会越自由,越适应环境,也越开心。全文

史冬英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你已经从过去的暴躁刁蛮变得温柔懂事了,但你们的关系却没有像预期那样变好?那么答案就是因为你没有改变。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你诚实地想想就会发现,虽然表面上你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但你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具体来说就是,以前你用暴躁刁蛮来迫使另一半如你所愿,而现在你只是换了一个方式——温柔懂事——来达成同样的目的,你的本质仍然是期待改变对方,那么当然是不会有效果的。 所以什么才是真正的改变呢?事实上,真正的改变是从出发点就开始不同的一系列行为。比如上面的例子,真正的改变是从期待对方改变变成让自己改变,这样的改变既可以是你从此放下对他的期待,顺其自然,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接纳他本来的样子,也可以是让你活成自己想要的的样子,而不在乎他会不会更喜欢你。 回到标题的那个问题,真正的改变其实是脱胎换骨的变化,是底层逻辑的替换,而我们很多人所谓的改变,只是在尝试新的策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你的方向正确,找到一个新办法,或许就可以解决你的问题了,但如果你发现试了各种办法都无效,那么你就需要考虑是不是方向错了,而这时你就只能老老实实踏上充满艰辛的真正的改变之路了。全文

史冬英
发展自我是心理学领悟认为的对一个人至关重要的事情,但是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已经形成了自我呢?不妨简单地问自己两个问题: 1、你本来不想做某件事,是否会因为别人做了,就会想要跟着去做?比如看别人买房,你就是全家举债也要买,但实际上你知道你暂时不具备买房的条件,买房只会拉低你的生活质量;看别人在激娃,你就回家给孩子上强度,但实际上你完全明白自己孩子不是学习的那块料,也感受到了因此而导致的亲子关系问题。 2、你本来已经想要做某件事了,是否会因为别人的某个行为就决定不做了呢?比如你本来是想好好学习的,但听到父母唠叨一定要好好学习,你立刻就不想学习了;你本来很喜欢一个女生,但听到有人背后说你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就打算放弃了。 结论来了,不论你属于哪种情况,都说明还没有形成自我,你只是别人的附庸,你只能被别人控制。 所谓自我其实就是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决定,它的反面是盲从。同样是看到别人买房,你经过深思熟虑,觉得自己确实需要买,也有条件买,然后决定买,和你只是怕别人笑话,或者觉得别人都买了,然后你就买,那是完全不同的。 更上一个层次,自我也可以说是立身之本,一旦你形成了自我,一切将都为你所用,别人都是你的参考,而非依据,更非束缚或压迫,你将因此获得巨大的自由,因为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你永远都在为自己负责。全文

史冬英
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一切都可以实现,你想做什么?也许你会不由分说坐享其成不劳而获,或者玩,买买买,想干嘛干嘛……但事实上你的答案根本经不起推敲,你如果深入去想想就会发现,当你真的这么做了,你会无聊、迷茫,甚至烦躁、抑郁。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就是自由的代价。 其实自由是一个无穷大的集合,我们不可能穷尽每一个选项,这也就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很容易说出我不想做什么,却很难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因为我们不能确定自己是否选择的就是那个“最好的”或者“正确的”。 而自由的另一面恰恰是自己为自己负责——选择是你自主做出的,那么结果当然也只能由自己去承担,好坏怨不得别人。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和自信去承担一切后果的。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看起来很矛盾的现象:有些人既讨厌你处处管他,又痛恨你让他自由。比如亲子关系,你逼孩子学习,替他做决定,孩子会逆反,但如果你从不对他提要求,他想做什么你都支持他,他同样不会开心不会满意。 那么这个问题就无解了吗?当然不是。事实上,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就在于要找到那个能与“自由”匹配的能力值,在能力值范围内享受充分自由,而在能力值之外的范围寻求庇护。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么几个结论: 1、当你总抱怨自己活得憋屈时,就可以去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越大,自由度也越大。 2、当你迷茫时,说明你正在经历你掌控不了的自由,这时你可以考虑给自己一些框架。 3、尊重别人就是给对方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由。 4、有时候你必须替那些没有相应能力驾驭自由的人承担选择的责任,比如你作为家长对你的孩子,或者你作为领导对你的下属。全文

史冬英
相信你一定听过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些成语,那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呢?是悲壮,是激动,还是无奈呢?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幸运吧。 但在心理上,没有选择有时候还真就是一种幸运,因为但凡有选择,你可能就会走那条相对比较容易的路——逃避,有的甚至一逃就是N多年,或者一辈子。 可问题是逃跑的路也未必就是坦途。比如害怕被讨厌,不敢直面拒绝的痛苦,于是选择讨好,但讨好的过程也不好受啊!到最后你甚至分不清直面恐惧和选择逃避哪个更痛苦,你也不知道你逃避了那么久到底值不值得。 所以,如果你很早就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没有了选择,也许是一件好事。当你不得不把所有的精力用于解决问题,不再纠结内耗,不再妥协逃跑时,或许你会发现,你以为的不可为实际上挺一挺就过去了,你从此自由了。 那么你现在还期待自己永远都有很多选择吗?全文

史冬英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有能量的,它不但具有表达的功能,也会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 比如我们常常能够从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中了解这个人的性格。我接触过一个人,她经常在说完一句话后跟一个词——“对”,这看起来完全没有必要,因此我推测她可能是一个经常遭遇被挑剔被否定的人,她需要在潜意识里不断地暗示自己——我是对的。后来发现,果然她的妈妈十分强势。 在我们语言中常会出现两个陷阱: 一是标签化。贴标签的好处是可以简化问题,快速处理信息,但缺陷是限制了思维的扩展。标签化语言的常见表达是“那不就是……吗?”对此,我们最好可以换一下语言组织方式,比如“这看起来好像……,但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呢?” 二是没办法。有时候心里不健康可以表现为习惯性的受害者思维,好像他们感受到的一切不满意都是别人造成的,而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于是他们的语言就会经常呈现出“没办法”的表达。但事实上我们都是有自主选择的,都会在事件中负有响应的责任,否认或忽略自己的主观责任,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无力。那么改变也可以从语言组织上开始,比如把“我总是没办法……”变成“当……的时候,我选择……”,哪怕结果都是妥协,但在你的心里,主动选择妥协和无奈妥协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会有力量得多!全文

30"
赵莎莎
持证7年
咨询1060
评价147
复购33%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53"
朱艳秋
持证12年
咨询334
评价453
复购77%
家庭矛盾
婚恋情感
30"
洪君玉
持证10年
咨询368
评价50
复购44%
职业发展
情绪压力
14"
李焱
持证7年
咨询321
评价55
复购50%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36"
赵东伟
持证9年
咨询120
评价16
复购56%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55"
马霞
持证7年
咨询149
评价63
复购65%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48"
季祎
持证15年
咨询53
评价16
复购71%
婚恋情感
情绪压力
58"
梁春霞
持证9年
咨询384
评价58
复购47%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30"
贾雁
持证7年
咨询1
评价0
复购0%
职业发展
婚恋情感
60"
李亚双
持证11年
咨询250
评价73
复购66%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30"
赵莎莎
持证7年
咨询1060
评价147
复购33%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53"
朱艳秋
持证12年
咨询334
评价453
复购77%
家庭矛盾
婚恋情感
30"
洪君玉
持证10年
咨询368
评价50
复购44%
职业发展
情绪压力
14"
李焱
持证7年
咨询321
评价55
复购50%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36"
赵东伟
持证9年
咨询120
评价16
复购56%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55"
马霞
持证7年
咨询149
评价63
复购65%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48"
季祎
持证15年
咨询53
评价16
复购71%
婚恋情感
情绪压力
58"
梁春霞
持证9年
咨询384
评价58
复购47%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30"
贾雁
持证7年
咨询1
评价0
复购0%
职业发展
婚恋情感
60"
李亚双
持证11年
咨询250
评价73
复购66%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