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
12回答
冷暖自知……
10温暖
12条回答
爱自己,多爱自己
对外界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拥有不依赖他人的独立人格。在理智、成熟的外表下,或许还有些许的孤独寂寥,希望有个稳定的陪伴。关于这部分,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聊聊!
你是一条小鱼儿 水的冷暖只有你知 可是水里还有青蛙 乌龟 泥鳅 蛇 … 人越长大知心朋友好像越来越少 很多话也不能和父母倾诉 只能自己消化 那就在网上和朋友们聊一下
世上确实没有感同身受,唯一能真正懂你的只有你自己,因此能真正帮到你的也是你自己。 对你自己好一点,你希望别人可以怎么对你,先这样对自己。
世上很少有感同身受,更多的则是冷暖自知,关键是自己能否坦然的接受这种状况,并活出精彩的自己。
你可以表达情绪的,不用一味承受,如果不想说,答应我~保护好自己,你才是最重要的。
感觉到了一点孤独,没有人来关心我们吗?也许可以深入的聊一聊自己的感受。
您感受到的是冷还是暖?
冷暖自知⋯無人替代!
相关问答
#前几天聊了《何谓观自在?》,今天来聊一聊“度一切苦厄”。凡俗之人对佛法感兴趣之始往往自己处在逆境之中,困境之中,希望借此脱困。网上经常有人说念了无数年的佛经,做了很多好事,捐了很多钱,为啥人生还是如此不顺,故有些人说佛法没有用,骗人的,甚至调侃“穷人越拜佛越穷,富人越烧香越富”,佛法是为富人所设等等之类的。有些从原来笃信变成怀疑甚至敌视的也有。 为什么这样?理由很简单:未进寸步,未得“般若波罗蜜多”自然没有任何改观。用功利心去理解“度一切苦厄”“真实不虚”,自然只能看到所谓的有用。心经开篇说的很清楚:“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当拥有“般若波罗蜜多”就可以度一切苦厄。观自在菩萨拥有这等智慧自然有能力度一切苦厄。  俗话说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念经也罢、财施也好,目的是为了增“般若波罗蜜多”。一个人一旦拥有“般若波罗蜜”,自然就不可能有苦厄了。但是很多人念经礼佛的目的不是为了“般若波罗蜜多”,而是为了避免苦难,为了获得好运、好报等等好处,这有些交换的味道在,也就是我付出,自然得给我回报。终其经年,其心仍困其中,未得寸进。一座塔楼最引人注意在七层,但不可能只要七层。没有前面的六层和地基哪有第七层啊。 同样没有“般若波罗蜜”,怎么可能度一切苦厄呢?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何谓观自在?》提到的,连自己都看不清,那修行到底在修什么?念佛也罢,打坐也罢,参禅也罢,首先得先找到自己,找到用功的落脚点,才能下苦功。连自己都没找到,怎么下苦功?这好比在寻兔角,久寻而不得。怎么找到自己,在《何谓观自在?》已经提到过,这里不展开。看完《佛陀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悟出什么?》,就知道我要讲的第三点是什么了。 前几天看到好多人在晒自己坚持多年的抄经的作品,说自己已经写了多少天、多少篇等等。我看到底下赞美无数,长叹一句:何苦寻兔角。一个孝子将自己怎么对父母尽孝一点一滴经常向大家述说,这是真孝,还是想让大家知道自己孝顺,得其孝名呢?我想道理应该一样吧。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什么意思?# 3个回答
#怎么办?# 29个回答
#负能量# 13个回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4303069个回答
#人际关系# 1949555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277945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420338个回答
#个人成长# 6298840个回答
#抑郁求助# 392017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740332个回答
#心理咨询# 1705264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