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上早市买菜,突然看到群里6:33@我讨论作业,那会已经快8点了,即使我飞回去,最多也只能听到组长说:今天就到这,再见!我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怅然若失、欲哭无泪、懊悔万分,感觉损失了一个亿。我已经连续三次完美错过和大家一起的讨论,不得不让我停下来看看我是怎么了,我的潜意识想告诉我什么?第一次上海回来,疲惫不堪,挣扎着和同伴写完了第一天的作业,要进入讨论环节时,我忘记了时间;第二次满脑子都想着工作上的事;第三次想好好给自己做顿饭。理性层面,宣称小组很重要,前额页做了决策;潜意识里,身体选择买菜做饭,边缘系统投票。最后神经元用脚投出了真实一票。我的价值排序:第一次,自我关照优先于集体议程,核心冲突是个体性VS群体性,提醒自我关照优先处理;第二次,现实生存压力压到发展性需求,冲突是生存需求VS成长需求,提示生存压力需被严肃对待;第三次,基础自愈行为取代外部成长机会,冲突自我滋养VS外部拓展,宣告自我滋养神圣不可侵犯。我在早市精心挑选食材,与摊主对话,感受菜农的状态,分辨每位菜农的菜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养育。回来清洗蔬菜,感受它的气味,鲜嫩度,如同小组辩识每一位成员的内心世界。再一刀一刀切的过程,好像把我内心的焦虑与冲突切成均匀的薄片,然后烹制调味,将活泼泼的蔬菜调制成一餐饭。我恍然,原来我的潜意识在呐喊:请先修复与自我的关系,再建设外部联结,三次缺席的本质是自我救赎的强制启动。真正的成长永不缺席,它只是有时化名为“一餐饭”。正如老子所说:道无处不在。我将我的怅然若失,懊恼,损失一个亿化作“我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