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样的人活得最累?
B 高道德感的人呐。
A 高道德感不是活得更通透吗?怎么会累?
B 请观察我的用词。高道德感,这个里面有一个感字。
A 感字是什么意思?
B 道德之所以可贵,是因为道德的本质就是身体力行,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真道德。满嘴道德的人,看似道德感很强,其实是把道德当做了武器。一边伤害自己一边伤害他人。
A 为什么是武器呢?
B 很多父母以爱之名绑架孩子,让很多孩子以孝顺之名失去自我,很多伴侣以爱之名牺牲自我。
我们这一代人呐,正在经历一场精神勒索。就是让一个精神匮乏的人去无私奉献,就好像让一个乞丐去捐款,让一个病人去跑步,让一个儿童去工作。
那只会越来越无力,明明是血淋淋的自我牺牲,很多人还在给他戴道德高帽,他自己一边自我阉割一边自我感动。
就像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当中提及过,中国人围观杀中国人的场面,精神匮乏的人勒索其他精神匮乏的人。失去自我的人,说教其他失去自我的人。而所谓的仁义道德就成了一种勒索和说教的武器。
A 宣扬道德不是好事吗?可以让更多人变得有德行。
B 我不是反对大家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相反我鼓励大家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但是,我强调的是做,而不是说。
道德是用来修身的,而不是用来绑架别人的。
就好比说学校有一场捐款,然后全班同学都在鼓吹谁捐的越多,谁最有爱心,那一群人都是为了这个所谓的爱心,所谓的有正义,有助人之心开始掏钱捐款。那如果这个时候班级里的个别同学家里的经济条件十分困难,也被要求积极捐款,那是不是变味了?
A 那是的,那就太过分了。
B 是啊,把金钱改成精神也是一样的。
精神富足的人才能无私,爱满则溢。
精神匮乏的人,你让他无私,他只会演绎出牺牲、痛苦和心累。内心没有爱如何溢,只能伪装出无私,压抑内心真实的需求。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道废有仁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道被废弃了才有了仁义。那老子认为真正的大道是不需要刻意去追求什么仁义的。
那就像大自然一样,阳光普照,雨露均沾,没有任何的偏私。只有当人们背离了自然之道,社会出现了问题,才需要特意强调仁义。
那打个比方,一个和谐家庭,家人之间自然而然就会相互的关爱,可如果家庭出现了问题,家人之间关系紧张,这个时候才需要特意去强调孝顺、友爱这些道德规范。越是满嘴强调道德,或者标榜自己道德的人,越说明他的内心力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