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或无思维(也称非黑即白,两极化,或者极端化思维):用两分法看待事物没有中间地带。 例子:“如果我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我就是个失败者”。“如果我这次期中考试没考好,代表我学习能力很差。” 2.灾难化(也称算命或糟糕至极):不考虑其他更可能的结果,而是消极地预测未来。例子:“我将十分不安,我无能为力。” 3.去正性化或低估正性信息:毫无理由地告诉自己,正性的经历、事件、素质都不值得考虑。 例子:“我这次考得很不错,但是并不能说我就学得好,只不过有点运气。” 4.情绪推理:因为感受强烈,就认为事实一定如此,忽视或低估另一面的证据。 例子:“这次考试我紧张焦虑状态不好,我应该是过不了了。” 5.贴标签:不去考虑事情可能并不会导致灾难化的结果,就给自己或他人贴上确 定的且概括化的标签。 例子:“我是个懒人。” 6.夸大或缩小:在评价自己、他人或事情时,没有理由地夸大消极面,缩小积极面。例子:“一个平庸的评价说明我有多么无能。很高的评价不意味着我聪明。” 7.心理过滤(也称选择性提取):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消极的信息上,而不看整体。 例子:“我得到了一个不好的评价(事实上还有很多很好的评价),说明我工作做得太糟糕。” 8.读心术:相信自己知道别人怎么想,不去考虑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例子:“我舍友不想被我打扰,不想给我讲题。” 9.过度概括:得出一个广泛的消极结论,结论远远超过事情本身。 例子:“一学期都快过去了,我还没交到一个知心好友,说明我就没有交朋友所需要的素质。” 10.个人化:相信别人表现不好是自己的原因,不去考虑其他更合理的解释。 例子:“他对我态度不好,一定是因为我做了错事”。 11.“应该”和“一定”陈述(也称祈使句):严格地、坚决地认为自己或其他人应该这么做,过高估计没达到期望的后果。 例子:“我不应该把自己负面情绪表达出来,影响其他人心情,别人会觉得我是个消极的人”。“作为研究生,我就应该读懂这些文献。” 12.管道视野:仅看到事情的消极面。 例子:“舍友每天晚上都要打电话,吵死了,平时还老忘记打扫卫生,真不知道后面四年怎么和她待下去。”
1.全或无思维(也称非黑即白,两极化,或者极端化思维):用两分法看待事物没有中间地带。
例子:“如果我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我就是个失败者”。“如果我这次期中考试没考好,代表我学习能力很差。”
2.灾难化(也称算命或糟糕至极):不考虑其他更可能的结果,而是消极地预测未来。例子:“我将十分不安,我无能为力。”
3.去正性化或低估正性信息:毫无理由地告诉自己,正性的经历、事件、素质都不值得考虑。
例子:“我这次考得很不错,但是并不能说我就学得好,只不过有点运气。”
4.情绪推理:因为感受强烈,就认为事实一定如此,忽视或低估另一面的证据。
例子:“这次考试我紧张焦虑状态不好,我应该是过不了了。” 
5.贴标签:不去考虑事情可能并不会导致灾难化的结果,就给自己或他人贴上确
定的且概括化的标签。
例子:“我是个懒人。”
6.夸大或缩小:在评价自己、他人或事情时,没有理由地夸大消极面,缩小积极面。例子:“一个平庸的评价说明我有多么无能。很高的评价不意味着我聪明。”
7.心理过滤(也称选择性提取):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消极的信息上,而不看整体。
例子:“我得到了一个不好的评价(事实上还有很多很好的评价),说明我工作做得太糟糕。”
8.读心术:相信自己知道别人怎么想,不去考虑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例子:“我舍友不想被我打扰,不想给我讲题。”
9.过度概括:得出一个广泛的消极结论,结论远远超过事情本身。
例子:“一学期都快过去了,我还没交到一个知心好友,说明我就没有交朋友所需要的素质。”
10.个人化:相信别人表现不好是自己的原因,不去考虑其他更合理的解释。
例子:“他对我态度不好,一定是因为我做了错事”。
11.“应该”和“一定”陈述(也称祈使句):严格地、坚决地认为自己或其他人应该这么做,过高估计没达到期望的后果。
例子:“我不应该把自己负面情绪表达出来,影响其他人心情,别人会觉得我是个消极的人”。“作为研究生,我就应该读懂这些文献。”
12.管道视野:仅看到事情的消极面。
例子:“舍友每天晚上都要打电话,吵死了,平时还老忘记打扫卫生,真不知道后面四年怎么和她待下去。”